我们在小镇漫步,发现一个院子里有一丛特别茂盛的芭蕉,三棵芭蕉排成一行,铺展开竟占据了半边院子,肥硕的绿叶已高过房顶,一片叶子就有丈余长
我颇为惊讶地望着那罕见的叶片,想到孙悟空过火焰山时借得的芭蕉扇,恐怕还比不上这儿的芭蕉叶大呢!我问院中主人,这几棵芭蕉栽下几年了?答说三年
真令人惊叹不已,南方的阳光和雨水简直是有神奇的魔法了!我们当即拿出照像机,一个个都在芭蕉叶前留影,都说这样的照片带回大西北,什么时候都忘不了南方
有了母亲给我的特权,我啥事也不管,安心在家玩耍,吃了睡,睡了吃
那时家里还没电视,我所能找到的娱乐方式就是看从学校带回来的几本小说,或是给某个女同学写写信,含蓄地表达我对她的爱慕之意
对于这份情我是不抱任何希望的,因为谁都看得出来,我这样一个穷山沟里的孩子与她是不相般配的
好在她还没有完全拒绝我,所以我抱着一丝侥幸的心理,用自认为一往情深的句子去融化她的一缕芳心
/> 清明节是上坟的日子,尤其是在乡下,这天就显得尤为重要
早在离清明节还有半个多月的时候,母亲就开始念叨着去给外公上坟,还一个劲儿的说今年可别再忘了带根棍子,要不然烧纸的时候总烧不透,那样烧给外公的钱就不能全到外公的手里
母亲提前就准备好了买给外公的烧纸,还买了三个存折,说是外公的钱要是花不了,可以存到银行里,什么时候用钱了,什么时候再去取,省得外公老犯傻,把自己的钱分给别人花
外公去世已经有十五年,我对他生前的印象很模糊,只记得外公喜欢和人拉呱,而且一拉就是半天,外婆让他去干什么事儿,只要是他一拉上呱,他就把外婆的吩咐全都扔在了脑后,为此,外公没少挨外婆的数落,她还给外公取了一个外号,叫做“卖老鼠药的”,因为只有卖老鼠药的小贩才会像他那样说个不停,哟喝个不停
外公一生懦弱,自己从来都没个准主意,家里的一切都由外婆当家,他在家里就那样默默无闻的走过了他的一生,他只活到六十九岁,当他的子女都有能力来孝敬他的时候,他就如自己在这个家的地位一样,无声无息的去世了
外公的去世在家里没有引起太大的波动,也许是因为好强能干的外婆在子女们心中的形象太过于充实了,所以外公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外公去世以后,外婆便离开了自己的家,轮流到女儿家住着,三个舅舅都指望不上,他们一个比一个不孝,一个比一个日子过得穷,这也许是由于外婆在他们小的时候过于重男轻女溺爱他们的缘故吧
由于外婆不在家,母亲和四个姨妈便很少再回娘家,只是适逢外公的忌日或是逢年过节去给外公上上坟,烧点纸,再就是每年的清明节也给他去上一次坟,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人去给他上坟了
每年的清明节,母亲都是和几个姨妈一起去给外公上坟,今年也不例外,早早的就都约好了一起回娘家
可适逢不巧,六十多岁的大姨妈心脏病犯了,只能在家安心的静养;二姨妈的儿媳妇要考研究生,她不得不在家里替媳妇照顾不到一周岁的小孙子;四姨妈的女儿正好赶上结婚,四姨妈忙前忙后的替表妹张罗婚事;外婆住在小姨家里,需要小姨的照顾,正好又赶上小姨得了重感冒
四个姨妈都不能去给外公上坟了,只能指望母亲一个人去上坟了
五十五岁的母亲,本来身体很硬朗,里里外外的闲不着,在离清明节两三天的时间里,母亲就准备好了上坟用的祭品和烧纸,她还真得没忘记从屋后的树林里砍一根杨树叉以备烧纸的时候用
可清明节的头天晚上,母亲突然浑身冒冷汗,发起了高烧,接下来的事情便是输液、打针、吃药,可就是不见好转,给外公上坟的事儿也只能就此泡汤
母亲自己不能去给外公上坟,她便吩咐我和弟弟去上坟,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俩都很不情愿的想去,说实话,打从内心里,我们更亲近祖父和祖母,虽然他们去世的时间比外公还要长上几年,但从我们的内心深处永远也忘记不了他们,逢年过节,不用父母吩咐,我们姐弟几个都争着去给祖父祖母上坟,我们忘不了祖父背着我们去赶集,忘不了祖母用小推车推着我们玩,更忘不了祖父因为我们累的驼了背,祖母因为长时间抱我们而胳膊疼得直不起来
祖父和祖母有什么好东西自己从来都舍不得吃一口,总是小心的放在柜子里留给我们吃,我们姐弟几个都是祖父和祖母带大的
相反的,一年难得去外公家几次,再加上外公外婆更疼爱他们自己的孙子、孙女,我们就算是去了,也看不出外公外婆有多少欣喜的情绪,就更别提抱着我们去玩,给我们好吃的东西吃了
母亲见我和弟弟执意不愿去给外公上坟,也只好作罢,说是等自己身体好了再去,只是清明节别人的儿女都去上坟,独有外公的儿女没有一个去给他上坟,外公在九泉之下,只好羡慕别人了,或许还会几许心酸的感觉吧
母亲的脸烧得红红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手腕上的点滴一滴一滴的输入到她的体内,突然,母亲的眼角淌出两行泪水,她赶紧用袖子擦了下去,然后使劲的揉着眼睛说:眼睛里面可能进了沙子,怎么这样磨得慌
姐姐翻过开母亲的眼皮,仔细的瞅了瞅,也没发现什么,最后姐姐又不放心的吹了几下才放下母亲的眼皮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袭上我的心头,我心里一颤,再看一眼母亲,她眼里的泪又淌了出来
“娘,我去给外公上坟,你打完这瓶点滴我就去!” 母亲笑了,脸上的泪让发烫的脸很快的给烘干成了两条弯曲的泪痕
此刻的人读汗青,总有少许很好笑的事,那即是以此刻的看法去度汗青中的人物,这不只好笑,并且愚笨了
一千有年前李世民大帝的贞观之治带给了咱们很多推敲,咱们接收的是好的思维与做法,咱们接受的是聪慧与精炼
天子再好,也不符合于这个期间了,但那些处置国度的好的本领与法令至上的思维,咱们仍旧要接收的,这即是咱们这个民族的文明上风
柳柳成荫
柳条插土就活,插到何处,活到何处,年年插柳,到处成荫
北魏驰名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对植柳有过归纳:种柳,一月仲春中,取弱柳枝,大如臂,长一尺半,烧下头二三寸,埋之令没,常足水以浇之而戴柳的风尚,是由于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效,称之为鬼怖木
这重要受释教的感化
以是贾思勰又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清朗既为鬼节,值此柳条抽芽季节,人们天然纷繁插柳戴柳以辟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