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史料看,罢兵后的刘錡镇守荆南,虽然政治上处于不得志,但也是一个地方军政大官,而其生活竟这般清淡(由“茅舍”“牵牛”“茅柴酒”“豆梅”可见),他为官的清廉可见一斑,一个人品行的质地也许只有在困境中才能真实显现
而后两句无疑是英雄的最痛与最快意了
刘錡可贵的是意志受挫之后不消沉,不欺国欺民
不要抗金,我同样可以为民办事情,为国尽忠心啊
在以后任潭州知府六年时间内,“军民安之”,治理水源,淤水造田,安置流民
錡命百姓堵塞江流,“斥膏腴田数千亩”,让数千户流民安居生产
地方官是百姓的父母,李冰父子因修都江堰而被人记住,刘錡的勤政爱民也不应该忘记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冬,金主亮调六十万大军,“自将南来,弥望数十里不断如银壁,内外大震
”“时宿将无在者”,朝庭慌急之中任刘錡为江、淮、浙制置使,节制各路军马
可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刘錡不怨不恨,不气不恼,积极布置军马,以64岁高龄担负起救国图存的重任,忠臣与英雄的风采不减当年
后来,终归南宋抗金后援匮乏,兵势渐衰,又慨叹壮年荒废,眼下只手回天无力,忧愤成疾
病倒在任上,“呕血数升而卒”,一颗心终于碎了!我想象它是一股暗红的喷井,不仅喷在南宋最后的几页史册上,而且喷在大宋朝庭堂皇而神圣的脸上__ 一个臣子忠直的心一定要等到用鲜血来证明吗?
/> 抛开自由恋爱的不提,有多少男男女女在找对象问题上竟折腰呵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中国的的古训,任谁也不能改的
谁家的男孩女孩到了一定的年纪,自己不急,父母急——该找个对象了
就托了亲戚朋友,说,大家给瞅着有合适的介绍一个
说话的语气,还是和缓有余地的,因为年纪还不算大,可以有大把的人拿来挑挑拣拣
从此,相亲的日子就开了头
好的话,相过几次后,有一次,两个人对了眼,叫作一见钟情,然后,谈来谈去,谈得来,感情就慢慢产生,再往后,就定了亲,这就算是基本成功
可有的人就是不顺,自从开了相亲的头,一个一个的相下来,形成习惯的定势,没完没了
但没有一个能看得上,不是长相个头的问题,就是性格谈吐上的因由,这可真成了个问题
记得我读大四的时候,面临毕业分配,非常希望留在本市工作
不过,要想留在城市,要有充足的理由
考虑一下,最好的理由,莫过于在本市找个对象
就有人给介绍了个已参加工作的女子
相亲那天,我特意装饰一下,穿上了刚买的时髦的茄克
但心中还是忐忑不安,因为毕竟是第一次相亲
见面的地点相当特殊,是在女方的家中
一进门,大家寒喧几句,就把我引到了姑娘的闺房
姑娘倒是大方,让座,倒水,时不时抬眼瞟我一下
我在紧张当中,发现姑娘的眼睛有一只稍有些斜视,心中就打起了小九九,埋怨介绍人怎么没提这点
姑娘坐在我对面,沉默了一会儿,问,你今后打算怎么发展?我不禁吃一惊,不知道怎么回答这句居高临下的提问
我迟疑片刻,吞吞吐吐地道,这个------以后再说吧
她的这句问话,就像一只巨大的手势,一下子将我推到远处——与她相隔了千里似的
这次失败的相亲,很快就结束了
结局是这样的,我提出不同意的时候,介绍人对我列举了女方的种种好处,比如,她的父亲是某某局的一把手,亲事成了,我的毕业分配不成问题;二者,姑娘现在某著名大企业做团的工作,很有发展的前途
我正在犹疑不定的时刻,女方回信儿了,是断然的拒绝,说我不成熟,一口的学生腔
我也松口气,谢天谢地,省了以后天天有人给我做思想工作,问我的打算如何
想起来都有后怕,我感觉相亲是真正折磨人的事情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看上眼的,谈了不少时间,就是没感情可言,可这只是单向的,另一方说不定已产生了依恋之情
这样再断,就难一些,还有可能产生情感伤害的后遗症
有时,找到个比较可心的,下了决心要谈婚论嫁了,却又要变卦,因为这时犯了得陇望蜀的毛病,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疑心自己是不是没有找到最好的,最好的也许还在后面,是典型的“大麦穗”心理
这样拖下来,男的还好说,女人是绝对拖不起的,年纪大一点,就会少一点机会,介绍来的男子的条件会每况愈下,范围也越来越窄,甚至会出现重复见面的尴尬
一般的女人到了三十岁以上,基本上是要找二婚做后妈的,而且也没得几个挑
这时的女人——缺少爱情滋润的女人是老得快的,眼角鱼尾纹明显增多,面如菜色
家中的父母那个急,急得后来就不急了,像人的饥饿过了头,反不觉得饿了一般
母亲见了人,觉得低人一等似的,人家一问,就拉住人家的手不放,叹气说,你说是咋回事,这闺女婚姻不动,你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辛苦拉扯大的女儿,成了最大的心病
男人女人有时会这么想,人为什么最好只结一次婚呢?如果,可以娶了再娶,嫁了再嫁,会有多少的机会呀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子,却比相亲更加麻烦
因此,还是要在相亲上下足功夫,在漫漫相亲路上,走好
/> 同行们看到我发表的文章,又听到我的演讲,不无羡慕地夸奖我说:“你真行,你真有才
我怎不行呢?看来这是天生
” 我不以为然,毫无保留并坦诚地告诉她:“你错了
在小学,我作文没一篇像样的
在中学,仅有两篇仿写像点样
” 她更感到奇怪,“那你现在为啥写出的稿还能登报?” 回忆走过的写作历程,应是我不断向自己挑战的结果
八五年考入铁岭师范,八九年毕业,在校的四年,除了学习必修的课程外,早、晚自习、大礼拜,一有闲空,我就钻进阅览室看书看报,摘抄、做笔记,整整写了十余本
当我看到好文章,作者遇到的事和心情跟我相似,人家写得好我却不会表达时,我质问自己:“同样是人,人家能做我为什么不能?” 同样的题目,我先试着写,然后再跟人家对比,找差距,琢磨人家的写作技巧及语言风格,默默地背、记、积累语汇
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成立校广播站,号召每位同学踊跃投稿,正好可以检验一下我的习作水平
我印象很深,八八那一年,我共投稿五篇
学校给我播放了四篇!那时我便痴痴地想:什么时候把我写的文章打成铅字登在报上呢? 八九年毕业,我以记日记形式练笔
我想:哪怕是记流水帐,也能运用语汇,积累写作素材
后来,我还真尝到了写日记的甜头,觉得自己运用语汇和表达的能力愈发增强了
《让我们都来追求知识吧——看〈京华烟云〉有感》被登在《铁法矿工报》上就是我的日记内容
自从九三年我写的文章登报后,我也结识了一些文人
发现他们比我写的好,就向他们请教写作经验:要看书积累,要勤奋,要抓住瞬间产生的灵感
后来,我更加勤奋
闲余时间专攻写作,还花钱买了一些写作理论读,订阅了《诗刊》、《演讲与口才》杂志,借阅各类报纸
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只要有所思,有所感就随时记下
过段儿时日,作为读者再读自己的创作文章,看哪种报纸需要哪类稿件,就去投,以验证自己写作的成果
九三年来,已有七八十来篇文章散见报刊、杂志,我只有片刻欢欣
我清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只要生命不息,就要追求不止
我一直有一个理想:将来有一天要出一本书以整理我写的文稿
现在看来也可以实现了,因为有的的文学网站可以给个人投稿自动升成文集了,那么出书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那么我新的挑战目标是什么呢? 不断地超越自己,写出更好的东西来,就是我的挑战目标
2005年9月修改
站立你的峰头,我犹如从你的不言中领会到谦和与敬重的意涵
我不复是刚出到社会的小伙子,37岁的我,不妨说是有些人生体验,对于少许高薪酬的处事,我不是很憧憬,对立来说,稳打稳扎的处事才坚固,即日的我不复探求什么二十万年薪的处事,希望有一份轻快一点的处事,功夫放宽些,薪资少点也没题目,这是我现在最真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