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水相邻的广西和越南边境省份之间,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合作已开展3年时间,双方已互换共享病虫害监测信息400多期,其中广西参考这些信息指导防治,避免粮食损失约650万吨。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中国与东盟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和联系越来越密切,农作物新品种的互相引进越来越多。但随着气候环境变化加剧,农作物病虫害在区域共同发生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严重威胁双方粮食安全、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
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总农业师王华生介绍说,广西是东盟国家稻飞虱迁入中国的中转繁殖地,特别是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秋冬季在越南等东盟国家为害越冬,春夏时节从越冬地开始迁入广西,待越南等地春季稻成熟就大量迁入广西危害早稻,在广西繁殖一、二代后或直接迁入中国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等地危害水稻,随后再次迁回广西危害晚稻,待广西晚稻成熟后又迁入越南等东盟国家。如此周而复始,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为维护农业生产安全,近年来,广西农业厅组织植保部门积极与越南广宁、谅山、高平等边境省开展合作,监测和防控两地农作物病虫害特别是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2008年,广西与越南广宁两省植保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广西农业部门向越南广宁和谅山省植保部门赠送设备并指导培训,双方还加强了农作物病虫害信息互换交流共享,及时掌握水稻害虫发生情况。
广西农业部门统计显示,从2009年4月开始至今,广西与越南边境省份之间以英文形式及时准确发布害虫监测信息400多期次。广西参考越南边境省提供的水稻害虫发生信息,共发布水稻害虫发生趋势预报近30期,指导粮食防治面积超过1.5亿多亩次,避免粮食损失约65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