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想起那个著名的比喻,像一个糊涂的老太婆,给婴儿洗澡,洗完澡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门外。因为对父母有很多愤怒,没有客观地看待父母当时的做法利与弊在哪里,只是觉得我受伤了,你们是问题的源泉,我要成为更好的父母创造更幸福的孩子来弥补缺憾。”苹雅是一位育儿编辑,她认为,碎片化的阅读、网络上激起原生家庭愤怒情绪的公号文章也对自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许多文章夹带了很多情绪,很快抓住人对原生家庭的不满,对孩子成长的焦虑,而缺乏养育的客观理性的思考。”
“反抗的不是读书、学习,不是努力和自律、不是尊重和在乎别人的感受,反抗的是看不见孩子作为一个人的需求,看不见孩子的困难和求助,只有命令、指责和唠叨的负面情绪。这个部分其实不是传统社会教养孩子的错,而是在各种压力下,父母人格发展不成熟,不能够妥当地处理问题。”关注内在成长的心理咨询师邱明认为,不盲目反对原生家庭,客观地看待问题,细致地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症结,寻找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是渴望跟原生家庭不一样的父母更应该掌握的技能。
无法认同上一辈的教养方式,又没有形成细致认真深入的思考,新一代父母更容易在教养中陷入迷茫。
“往好里说,他们希望孩子快乐,往坏里说,他们害怕做教育子女的工作。看起来对孩子呵护有加,其实只想做‘好哥们、好姐们’。”《情感忽视》的作者乔尼丝·韦布认为,父母可能没有帮助孩子准备好去面对外面真正的世界,孩子成长在雾里看花般美好的童年,根本没有学会理解自己面临的困难。
如何跟孩子保持真正的亲密,如何表达对孩子的期望、了解孩子需要什么、擅长什么、弱点是什么,指导孩子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学习如何理解自己、理解别人,这些在成长中缺失的部分,是许多父母需要为自己补上的一课。这些细致入微的技能,需要的是批判性思考和长期的学习与积累,而不是心底里那股愤怒和期盼所能抵达的。